从诗经到宋词,裙子的美一直受到称赞。直到现在人们依旧在诉说它的美丽...裙子作为一种环绕于下半身的服饰,出现的很早。据说早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,就有了“上衣下裳”的说法,这里的“裳”,便是指裙子。
从粗毛编织到精丝刺绣,几千年来汉服裙子的发展,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创造和发展,而且凝结了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深刻内涵,其中“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”的纹饰艺术,龙凤呈祥的图腾文化,都是民族文化审美趣味在传统服饰艺术中的体现。
汉服的深衣来源于先秦经典《礼记》的《深衣》篇,其上衣、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,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。它是我国古代早的服装之一,因其“被体深邃”,故名“深衣”。
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,兴起于魏晋南北朝。襦裙属于汉服的一种,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,是典型的“上衣下裳”衣制。上衣叫做“襦”,长度较短,一般长不过膝,下身则叫“裙”。可见,“襦裙”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。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主要的形式之一。自战国直至明朝,前后二千多年,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,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初的样式。
马面裙,又名“马面褶裙”,汉服的一种,前后共有四个裙门,两两重合,侧面打裥,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,俗称“马面”,侧面打褶,两褶之间有间隔。上端有裙腰和系带,裙腰多用白色布,取白头偕老之意。
百褶裙,前后都有20厘米左右宽的平幅裙门,裙门的下半部为主要的装饰区,上绣各种华丽的纹饰,以花鸟虫蝶为流行,边加缘饰。两侧各打细褶,细褶上也绣有精细的花纹,上加围腰和系带,底摆加镶边。
汉服的裙子还包括襕干裙,鱼鳞裙,月华裙,凤尾裙,一件素裙凝结着千百年的风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