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部的立体结构是中式剪裁中的“阴”,不影响汉服的主要特征,没有这些细节的单品也不影响其成为汉服。主要功能是佩戴后更好的适应人体,或者达到一种局部效果。因为人体是立体的、厚重的、弯曲的,需要局部处理,以满足人体舒服度和风格效果的要求。局部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:
一种:增加,即增加布料。就是在解决了汉服的基本造型之后,再加上一些小块的做法。有两种情况。一种是结构上的需要,比如一件深外套中的小蛮腰,就是在衣身、袖子、下摆的交叉处嵌入长方形的片,运用局部立体结构的方法,在塑造衣服的造型上有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果;另一种是意义上的需要,也是常用的方法。比如毛衣下摆加横筘,这是为了满足传统深衣的要求而增加的部件和工艺。
二种:打褶,即打褶堆积。历代汉服制作中随处可见褶皱,尤其是百褶裙,几乎贯穿了整个汉服发展史。虽然打褶方式不同,外观也不同,但都是布料重叠后垂直分散的辐射效果。
第三种:切,也叫杀,就是把切好的片的宽度切掉。比如战国马山楚墓出土的实物N1,在后中缝和横腰处分别去掉了上身的腰缝和后背的腰缝,相当于现在显示实物特征的“省”。一方面,外套形成15度的肩降,不仅方便人体运动,更接近人体的自然姿态;另一方面,在缩腰的同时,相当于相对扩大了胸围的量。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合理的设计。
总之,剪裁是服装的基础。发展现代汉服,离不开总结历代汉服剪裁的共性。汉服制度在历史上被打破,汉办也是尘土飞扬,陷入低谷。随着汉服的发展,配套技术也复兴了。今天的汉服完全是基于历史考证,包括不限于文物、文献、田野调查、科学实验等方法。它根据古代汉服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服饰观念,抽象出历代的共同特征,辨析主流和支流,从而找到贯穿汉服体系千百年来一脉相承、相对稳定的范式和规则,在“体”的层面找到汉服的“族”和千年传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