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裾袍是深衣的一种,后片衣襟接长,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。按照《礼记》记载,深衣一大特点是“续衽钩边”,也就是说“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”(孙机)。曲裾以绕襟的周数分为单绕、双绕、三绕。以衣长的长短分为长曲裾和短曲裾。一般有腰带围腰,细带结系。(关于曲裾是否有宽腰带、是否有宽腰带+细腰带的问题,一直没有定论,在此不做讨论。现代商家一般有三种做法,一种为宽腰带加细长腰带,称为腰封;一种为较窄的宽腰带,用小系带系住;一种为较宽的长系带,直接系于腰间。)曲裾出现,与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,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,因此,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。曲裾男女皆可穿着。
深衣制(衣裳连属制)
深衣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,把衣、裳连在一起,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,因为“被体深邃”,因而得名。郑玄曰:“深衣,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。”通俗地说,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,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(称为“衣缘”或者“纯”)。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,雍容典雅。亦称“袍服”。深衣是汉代以来的女性大礼服。《礼记·深衣》中明确记载了因家庭状况不同,制作深衣时所选择的缘边用料不同:
具父母,大父母,衣纯以缋。(如果父母,祖父母都健在,以花纹布料为衣缘。)
具父母,衣纯以青(如果父母健在,以青色布料为衣缘,又称青衿。注:古人青色以蓝草制靛蓝染成,类似今藏青色。)
如孤子,衣纯以素。(如果是孤儿,以素色为衣缘。郑玄注:三十不称孤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