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周经理
电话:400-6588-870
手机:18696838686
邮箱:438083806@qq.com
唐代女装高腰线的演变趋势分析
高腰掩乳线、高腰乳下线(统称高腰线)作为唐代大范围盛行的腰线方式,它的演化趋势历经隋末唐初到唐末五代时期。第一阶段:高腰线的盛行最早发端与隋末唐初,次要特性是纤长平直的外型,以筒型居多,衣袖紧窄,长可掩手,裙长及地或略短,穿着者不乏侍女、乐女等身份较低者居多,这种款式与魏晋南北朝时上简下丰的襦裙有着密切的干系,典范的例子是阎立本的《步辇图》中着襦裙的女子。
第二阶段:盛行的岑岭期、发作期是盛唐、中唐时期,外型特性为O型,穿着者丰腴浑厚,凝重端丽,以身份较高的贵妇居多,衣袖较大,但仍属小袖领域,裙身更宽,裙长添加曳地,典范的例子是西安中宝村以及洛阳谷水和北窑出土的“胖女人”,周昉所作《挥扇侍女图》和张萱所作《捣练图》中的贵妇和女侍。第三阶段:盛行的低潮期是唐末至五代时期,外型特性是O型,裙身更宽松,裙身增长使形状变革成悬钟型,衣袖变得宽大,衣饰愈加繁琐,典范例证是晚唐敦煌壁画中女子的装束。
自此之后,中国女装腰线的地位渐渐降落,重新规复到天然腰线的地位,高腰线女装较少出现,但在异族衣饰内里仍旧遗存,如韩国传统女服中仍保存高腰掩乳线。比力唐代女装腰线的特别变革,在西洋衣饰史中,也出现过高腰线的大范围的盛行,如18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的高腰亵服式连衣裙—休米兹多莱丝;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帝政款式,都属高腰格局,但整整比中国隋唐时期晚了十个多世纪,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唐代女装运用腰线变革的改造之处。
唐代女装低腰线演化趋势的剖析
唐代女扮男装或胡打扮束,根本上都是低腰线袍打扮扮。女着夫君低腰袍服的盛行:初唐时期出现女扮男装的漂亮局面,并一度成为时髦,《旧唐书·舆服志》中纪录开元女子衣夫君袍服,在天宝年间发作盛行,如张萱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或《捣练图》中的窄袖低腰袍服款式。
低腰胡服的盛行:初唐到盛唐间,由于通西域,外族衣饰对唐代女装产生影响,出现了胡服的盛行,这种包罗印度波斯许多民族身分在内的装束,使唐代妇女线人一新,一股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,直至“安史之乱”当前,唐人渐渐改变对胡服的印象,开始排挤胡服,低腰的胡服渐渐淡出唐人的视线。另内在此期间,同时出现过高腰掩乳线和低腰线组合方式,此类方式的低腰线女装穿着者多数是宫女、跟班,次要以功效性为主,并没无形成大范围的盛行。
胡服、女扮男装的款式皆属于袍服之列,是夫君的通例衣饰,唐代可以或许出现发作性的盛行态势,在整其中国衣饰史上又是一项改造之举,自今后世,女性着装又被戴上性别的枷锁,不断连续到民国初期。